说到“中国式教育”,大多数人的既定印象是被动接受知识,对传统课堂的感受大多是“严肃、枯燥、乏味”。转型后的师教学大机构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坚持“点亮”和“唤醒”的教育主张,通过大数据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试图把教育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师教学大机构试图通过社群、粉丝经济等一系列运营方式,以直播为载体,打造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
强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共谋者”
直播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直播教育中,强调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交活动,没有互动环境的训练只是变成了简单的信息传递过程。因此,直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互动、自由时间的良好学习体验,这种互动感是传统的面授课程和录播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转型后的师教学大机构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所有新入学学生的学生体验。通过为学生创造终极服务,学生深深爱上了学习。当学生和师教学大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老师和朋友的“共谋”关系时,这种爱就进一步发展成了学生的忠诚度、高满意度和良好口碑。
学生之所以能成为师教学大的粉丝,主要是对产品的高满意度。在直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生可以组织、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策略,掌控整个学习过程,这是与传统面对面教育最本质的区别。
转型前,师教学大机构面授课的上座率不到10%。现在师教学大机构的上座率已经达到了80%。学生有很强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学生参与感强,同时能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自主设计课件,形成持续迭代,最终让学生受益。
线上线下社群运营,社交媒体打造学习圈
师教学大的社区运营也很有特色。它以家庭为纽带,更加拟人化。“家庭化”重塑了传统教学体系中的班级、同学等概念,通过家庭的纽带创造了更加亲密、紧密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新的“魅力人格”。
与此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扩展到了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资深讲师实时跟进学员学习状态,全方位覆盖学员在线学习进度。这就彻底改变了以前老师高人一等的面授教学方式。师生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就像家人和朋友。
此时,许多学生对他们的学生身份不满意。“家”的归属感让这些学生成为“助教”。在学习的同时,他们还会帮助新生答疑解惑。
最后如果想更长久的坚持用户,就需要实现社群。因为任何简单的虚拟社区都不如真实社区精彩,所以师教学大机构也推出了各种玩法:粉丝颁奖典礼、师生见面会……每个节点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获得奖励甚至荣誉,从而构建了一个完整强大的O2O运营模式。
大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选择性增值服务。
在师教学大,互联网带来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与学生的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报告和个人成长曲线,精准定位薄弱知识,结合一对一答疑服务,查漏补缺,精准打分,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服务体验。其本质是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师教学大转型后,技术人员约200人。这个技术团队会根据学员的消费习惯做技术开发,做学习平台,做交流工具,都做到了贴身服务。师教学大机构有一个80后讲师团队,更懂年轻人的互动,更适应互联网的运营。
除了个性化服务,师教学大机构更像是一个拥有优质课程的社区,并在此基础上为自控力和自学能力较弱的学员提供可选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之后,师教学大机构依靠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将用户粘在一起,让他们在社区环境中的协作学习和竞争学习加强了学习过程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会自发地完成规定的动作。
在师教学大眼中,我们有一种使命和自信——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得到更多的尊重,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为梦想者而奋斗。如今,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